深圳新闻网2025年1月6日讯 算法已成为一个探讨不尽的话题。无论是看新闻,还是刷视频,抑或是点外卖,我们与算法频繁互动。算法是指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,找寻并建立复杂要素间的关系。狭义上的算法指的是“如何将合适的内容推送给合适的用户”。算法主要有三种:协同过滤推荐、基于内容的推荐和关联规则推荐,其基本技术原理都是依据数据信息进行匹配。
如今,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的知识传播如火如荼。清华大学此前发布的《学无界 共此间:短视频直播与知识学习报告》提及,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成为知识传播的主流渠道,有89.85%的受访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获取知识……短视频直播平台通过不断优化算法,促成人们与知识的不期而遇,教育的边界正在被打破,知识传播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。
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面,短视频平台还通过首页推荐、热门话题和频道精选等方式,将优质非遗短视频推送给潜在受众,并扩大用户标签匹配的宽容度,以覆盖更多潜在兴趣群体。并且,短视频平台还倾向于将此类内容推荐给善于创作的用户,鼓励二次创作,以贴近粉丝需求的形式传播非遗文化。这种方式帮助螺蛳粉、打铁花、泉州南音等非遗内容获得广泛关注。
算法还增加人与内容、人与社群、人与服务连接的可能性,从而激发创新潜力与价值增量。比如抖音推出的“新农人计划”扶持乡村短视频博主,推动乡村文化内容进入大众视野。这不仅帮助农村群体强化与社会的联系,促使更多个体在乡土空间中找到价值共同体,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双向连接与资源流动。
算法的精准推荐面临着用户偏好不断变化,需求不断扩张的挑战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算法必须持续进化,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。这种调整不仅需要算法深入分析历史数据,还需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。算法调试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,不仅要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,还要提供深度的新闻和文化资讯。这要求算法能够理解和处理不同信息类型之间的联系,并结合外部环境因素,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选择。
面对上述挑战,短视频平台也采取多种应对策略。例如,近期抖音宣布将建立安全与信任中心,推进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,推出10项治理举措,体现了真诚和开放姿态。抖音通过加强内容多样性探索机制、兴趣探索和匹配、搜索推荐联动、社交好友推荐等,补充各类推荐信号来源,尽可能多地满足用户长尾兴趣探索和覆盖;通过增加重复内容过滤,着重解决内容消费“密集感”的问题。
当算法成为信息过滤机制时,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回应:这个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算法——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在《人民论坛》上撰文指出:算法是数字社会、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,不仅涉及到市场治理,还涉及到社会治理与国家总体安全。为此,应加大算法技术本身的研究以及技术攻关突破的力度,集聚产业、用户、平台、算法研究方共同协作,构建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,最终促进算法向善——这值得成为一个全社会达成共识的答案。
笔者提出“算法向优”,有两方面的内涵:一是就算法内在的功能而言,它应该始终保持进化和迭代,以解决前一代算法遗留的不足,同时在信息真实性的维护、负面传播内容的抑制、回音室效应的缓解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创新性。通过不断优化算法,可以更有效地过滤虚假信息、降低仇恨言论的传播,从而提升用户在平台上的安全感和满意度。抖音推出10项措施,如算法透明化、加强内容推荐多样性,破除“信息茧房”,持续加大对不实信息的治理投入,有助于推进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。
另一个向优的维度,则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,强调算法的社会责任担当。算法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,更是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。比如,美团宣布将推出八项举措以进一步改善算法、保障骑手权益。在内容推荐中,算法应平衡不同类型内容的传播,突出文化引领,强化理性、建设性力量。这种导向能够在促进知识的普及与传播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,助力公益事件及舆论监督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。互联网平台应遵循算法向善的原则,并辅以必要的人工调整,平衡商业追求与社会责任,为构建健康、可持续的数字生态提供坚实支撑。
(王建磊,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)